勇立创新潮头·上海产业菁英|姚学良惠红网:死磕“首台套”,挑战国产泵冷热极限
水泵,一种工业上常见的通用机械,是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姚学良立志“死磕”一辈子的东西。曾经的他怀抱着对流体机械的向往,却被告知毕业后可能要去工厂拧螺丝而陷入过巨大落差,如今的他却难掩自豪地说,从毕业后到现在自己一直处在风口上。
其他行业“老法师”曾这样打趣过初出茅庐的姚学良:“就算我们这个行业消失了,你们的泵总有用武之地。”现在的他越来越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从需要耐受550℃以上极端高温的核电行业关键泵,到能够在-162℃极端低温下运行的液化天然气(LNG)行业的低温泵,工业确实离不开泵的力量。
今年已是姚学良深耕泵业研发一线的第22个年头,他见证并参与中国装备从跟跑到迈向世界前沿,他本人也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带领团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核心设备自主研发的总工程师。泵的技术难题,他还要继续“死磕”下去。
稳住心态,迎难而上
2007年,26岁的姚学良进入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此与核电用泵结下不解之缘。在主研制核电站辅助给水汽动泵的过程中,泵组第一次200小时耐久试验进行到第16个小时,一声异响让刚刚离开现场的姚学良再度返回试验场地,汽轮机的10枚静叶断了6枚,动叶也断了2枚。
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姚学良。受访者提供
突如其来的失败,令团队士气跌至谷底。作为负责人,姚学良稳住心态,带领研发团队耗时一个多月展开排查分析,最终把问题锁定在叶片结构设计上。
“第二次重启试验的最后几小时,我守在设备旁,不停地测振动频谱、听声音,生怕再出问题。”姚学良说,最终这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辅助给水汽动泵通过鉴定试验,并获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
2018年,企业进军液化天然气低温泵行业,-162℃极端低温工况是横亘在姚学良面前的大难题。极端低温的威力超出他们设想,材料产生永久变形,部分零件脱落。通过反复摸索和试验,团队形成一套零部件深冷处理工艺,同时完善在低温下的尺寸分析计算方法,优化零部件的配合尺寸。历时4年,姚学良团队研发的低温泵被应用于1.4万立方米LNG加注运输船“淮河能源启航号”上。
无惧严苛,应对挑战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对LNG运输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13万立方米以上LNG船的低温泵几乎被国外设备垄断。去年,有过低温泵研发经验的姚学良承接了工业信息化部和市经济信息化委支持项目,开始开展大型LNG运输船(17.4万立方米及以上)低温液货泵等高能级船用低温设备国产化的研发工作。
“虽然大型LNG船上的低温泵大小只比小型船舶上的大了两三倍,但难度系数却提升了10倍不止。”姚学良说。在技术上,他面临着几个新的难题,比如海上颠簸比江河更甚,又比如海上补给难,对可靠性要求更高。
比技术更难的,是说服船东让国产泵上船。姚学良说,在谈判时,船东总会给他算一笔账,一艘大型满载的LNG船的货物价值高达数千万乃至上亿元,低温泵的价格不到其1/10,现在国外泵用得好好的,换了国产泵一旦失灵,船东就会遭遇巨大损失。而且现在大型LNG船上没有国产泵的首台套使用案例,谁也不愿意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姚学良明白,只有靠国产低温泵在一个个严苛条件下的使用数据,才能让船东吃下“定心丸”。他说要做三个验证试验,首先在公司的试验台上,在-196℃的液氮环境中验证低温泵的耐冷性;然后到宁夏盐池县的低温试验中心做更长时间的LNG介质试验;他们还说服了洋山港LNG接收站为他们提供一个泵位,做8000小时的连续运行试验。这个时长,是他们验证核电站核级泵做过的最长耐久试验的20倍。
率领团队,挑战极限
眼下,姚学良正带着一支六七人团队,一头扎进大型LNG运输船低温泵的各种试验中。由于LNG易燃易爆,所有试验都在露天完成,试验期间,团队成员要寸步不离。夏天的盐池,紫外线强得惊人,所有人都被晒得乌漆嘛黑,包括两位年轻的小姑娘;冬夜的盐池,户外-20℃,所有人也得通宵干,就是为了让国产低温泵迭代得更好。
今年,姚学良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深感这份荣誉属于整个团队。面对年轻人,这位“老兵”将自己的心得原原本本传递下去:“第一,要舍得下笨功夫,当年师傅让我抄一张图纸就花了两个星期,字的大小、线段的使用都反复打磨;第二,要持续学习,跨界融合。机械、电气、数字化,缺一不可;第三,避免‘假勤奋’,方向和方法比埋头苦干更重要。”
如今,上海阿波罗已成为国内核电泵种类最齐全、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企业之一。海水循环泵国内市场占有率近80%,主给水泵近50%,辅助给水汽动泵更是近100%。LNG低温泵方面,公司也成为国内该领域的核心力量。
对于泵这个产业的未来,姚学良认为,它会朝着一冷一热两个极端发展。于是,他们又瞄准比LNG更加低温的液氢——一个-200℃以下的低温泵赛道提前布局。“氢气是人类终极清洁能源,技术要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他说。
人物小传
姚学良,长期致力于核电站高端核电用泵及LNG低温泵的研发设计工作。在核电领域,深度参与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多项关键泵类的研发,在核电站辅助给水汽动泵研发工作中担任主设,在核电站TEG废气压缩机研发工作担任技术负责人,两种产品均获选“国家能源局首台套”。在LNG行业,主导LNG运输船用低温液货泵研发工作,深度参与LNG低温试验台架及LNG接收站高压外输泵、罐内低压泵研发工作。获评2021年上海产业菁英-产业青年英才和2023年东方英才。
嘉喜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